2021-05-27 14:51:49 浏览数:0
她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,却跟新疆木垒有着不解的缘分。从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,对新疆对木垒的感情,一发不可收拾。
新疆,等我
《新疆,等我》,这是许晓艳2004年的文章。那时,她在青岛,一个“碧海蓝天、绿树红砖”、很多人向往的城市。可她写道:“穿越层层风沙片片丛林,我已把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,留给了另一个地方”。是的,这个地方,就是新疆。
文中,她提及对新疆的千般深情万般向往。但实际上,那时她对新疆的感情还有些肤浅虚幻。跟许多人一样,提起新疆,她想到的,是偏远,是原始,是荒凉。纵使如此,她依然充满期待,依然坚定的表白:新疆,等我。
听,来自新疆的风
《听,来自新疆的风》,这是2005年7月开始,许晓艳系列文章的主题。那时,她终于到了新疆木垒。
2005年7月25日,她到了木垒开始了志愿生活。先后任照壁山乡远程专干、西吉尔镇远程专干、宣传文化站副站长、团委书记、西吉尔中学计算机教师。她服务期间,恰逢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之际,西吉尔村代表木垒县接受了自治区的检查;每周至少下村一次指导远程教育工作,争取做到村级操作人员随叫随到,屯庄子村接受自治区检查并得到高度评价;在对全镇贫困员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,成立“网罗阳光”爱心组织,为西吉尔镇6名贫困员工争取到长期救助,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衣物、图书等实物捐赠;多次参加各级、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;发表“听,来自新疆的风”系列文章,加深人们对新疆、对志愿者的了解。
服务期满的志愿者需填服务鉴定表,许晓艳服务的西吉尔镇,专门附纸写下近七百字的评语,且以党委、政府双重盖章的形式对许晓艳的志愿服务给予了高度肯定。
想念新疆
《想念新疆》,这是许晓艳2006年12月的文章,那时,她在山东淄博,有了让很多人羡慕的稳定工作,工作轻松,待遇良好,却依然对木垒念念不忘。
2006年9月底,许晓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淄博市广电局。她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,因表现出色,经常被借调负责一些重要领导的接待讲解工作。只是,她不可抑止的想念新疆惦念木垒。南南北北去过许多地方,她觉得,最美,还是木垒。她想念天山上的皑皑白雪,想念小镇湛蓝的天,想念十字路口牧民自制的酸奶和她最爱的牛筋面,甚至,她想念那破落的村庄,想念镇上那台吱呀作响的打印机……所有她曾经抱怨的,在离开后,都成了最深刻的眷恋。她写下《新疆,我比想象中爱你》、《我想那些孩子》等文章,表达对新疆对木垒的思念热爱之情。
重回木垒
《重回木垒》,这是许晓艳2010年3月的文章。那时,她做通父母家人工作,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木垒。
回到木垒,她先在党办从事信息调研工作。年内上报信息797条,参与修改校对约110万字的材料,在疆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稿、新闻稿百余篇。多次代表县、州参加各类比赛均取得较好成绩。如在昌吉州首届导游电视大奖赛中获一等奖及全州导游最佳文采奖,在自治区“我身边的变化”演讲比赛中获全疆第二名等。个人素质提高的同时,也较好的宣传推介了木垒县各项工作。
因表现出色,回到木垒仅一年的她被推荐到白杨河乡任党委委员、组织干事。她认真配合领导抓好基层党建工作,全程参与了乡党委、政府、人大等换届工作,所有候选人全票当选,在全县率先完成村“两委”换届任务。县政办任职期间,她围绕办公室工作特点和规律,及时对同事的不足予以指正,对成绩给予鼓励,使他们始终保持对办公室工作的热情,分管的党建、秘书、信息等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。
2015年8月,新户撤乡建镇,她和新户互相陪伴,互相见证彼此的成长,共同开启新的征程。
也会有觉得累觉得难觉得委屈的时候,面对一些信访积案时,面对一些“罗生门”般的矛盾纠纷时,面对一些带着误解带着情绪讲不了法说不通理的农牧民时,甚至会有要逃离要撂挑子的想法。可是,想到人代会那一张张画的圆圆的同意票,想到干部群众那一句句信任鼓励支持的话语,她又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,她又觉得心底充满前行的力量。
她仍然在路上,且坚信,她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她的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。
胡杨林畔,那些葳蕤的爱与恋
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,她始终热心社会公益事业,积极组织参加到各项爱心助学、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中。如组织为木垒县孤儿发放“壹基金”温暖包、联合新疆星火志愿大队为贫困儿童发放围巾等。连续两年参加了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巡回宣讲团,辗转陕西、河南、山东、北京等40余所高校巡回宣讲;作为新疆唯一代表,参加了团中央主办的“相约西部·责任与梦想”老员工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络对话、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表彰暨学雷锋座谈等活动。2013年5月,更是幸运地参加了全国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做了汇报发言,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。
她常感不安,觉得自己付出不多却得到太多。她只是西部计划志愿者中普通一员,很多时候其实是代表这个群体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关爱,她也在努力把这些爱传递给更多志愿者。志愿者们常说:有问题找艳姐,更有一些志愿者开始喊她艳妈。从“艳姐”到“艳妈”,她心怀感激,觉得大家见证了她一路走来的成长。她愿意甚至迫切的希望,能够在别人成长路上,搀扶一把,陪伴一程。于是,在小伙伴们的鼓励下,她申请了个人公众号“这个树洞”,尽己所能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。
胡杨林畔,因选择做志愿者开始的那些爱恋,日渐葳蕤而繁茂。我们相信,她会更加努力,为了她挚爱的木垒,为了她挚爱的志愿服务事业。